3点关于孩子主动学最好的方法
3点关于孩子主动学最好的方法
现如今,不少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操碎了心,付出了很多努力。但有时候,这样的辛苦培养出来的孩子却特别懒散,缺乏学习的动力,这感觉就像是咱们辛辛苦苦却养出了个学渣。有没有这种感觉?
有时候我比孩子还着急,学习上我比他还辛苦,我说了多少遍,怎么他就是达不到那个效果,有没有这种感觉?
孩子为什么能够喜欢上一件事情,包括学习,这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。有的孩子真的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,而有的孩子却特别讨厌学习,这其实和他们在这件事情上有没有获得成就感有很大关系。
当一个孩子总是尝不到成就感,他很难会对手头的事情产生兴趣。那么,为什么孩子们会缺乏成就感呢?
这和家长的反应有很大关系。孩子好不容易考了个100分,家长却说:“看吧,听我的没错,你才能考100分。”这样一来,孩子的成就感就被家长抢走了。或者孩子考了95分,自己觉得挺满意的,但家长却说:“怎么人家都能考100分,你就只有95分呢?”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成就感。孩子怎么会对学习感兴趣呢?他们怎么会喜欢上学习呢?
有些家长总是对孩子说,你必须要吃苦,不然将来就得吃生活的苦头。但实际上,没有人能一直忍受吃苦。
那些热爱学习的人,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尝到过甜头,所以才愿意继续学习。那么,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成就感呢?这事特别重要,不仅仅是要停止说那些消极的话。
不要总是对孩子说:“你看,你得听我的,不听我的你考试就砸了。”或者说:“还好你听了我的,要不然你能考这么好吗?”这样的话,全是你的功劳,孩子一点关系都没有,这样会让孩子非常抵触,非常逆反。谁也不想像个机器人一样被操控着生活。
NO.1
成就感
第一,咱们得有意识地帮孩子建立成就感。很多人认为,只有比别人强才能有成就感,如果不如别人,哪来的成就感呢?其实不是这样的,成就感是通过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的。
你会发现现在的孩子们缺乏动力,但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小宝宝,尤其是那些刚学会走路的一岁小孩,他们总是充满活力,好奇心旺盛,不停地探索周围的世界,一会儿拿这个,一会儿拿那个,一会儿扔东西,一会儿问妈妈这是什么字。
这样的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强的求知欲呢?尤其是他们在学走路的时候,跌倒了再爬起来,跌倒了再爬起来,一遍又一遍地尝试。
这是因为孩子在这些小挑战中不断体验到成就感。每一次跌倒再爬起来,都是一个小小的胜利,都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。
那天我观察我家亲戚的孩子,心里就想,这孩子真是精力充沛,要是成年人或者大一点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有这股劲头,那还有什么事是干不成的呢?
但问题是,为什么咱们长大了之后,这股劲头就消失了呢?其实,就是因为咱们长期感受不到成就感。这个成就感并不是说要和别人比,做出什么轰动的大事,而是说,每一件小事,只要你做好了,就能给你带来成就感。
当我家孩子第一次学会自己独立做红烧肉的时候,哇,那个骄傲的小表情真是太可爱了,这不就是成就感吗?没错!
还有他自己叠衣服,把换下来的衣服整理得整整齐齐,这也是一种成就感,对吧?这些小事情看似不起眼,但其实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。
再说说以前的自己,平时练字的时候,真的是痛苦。不过,经过一个月的坚持,我发现自己的字和刚开始练的时候比起来,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。这种变化本身就是一种成就感,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。
每天读书的时候,我有时候会觉得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,但当我回头看看坚持读了半年书,然后把我读过的所有书堆起来,那感觉,哇,真是满满的成就感。
我读了这么多书,这难道不是成就感吗?
当孩子考试成绩不错,或者取得了任何成就时,我们给他拍个照,录个视频,发到朋友圈里,这能不能帮他建立起成就感?其实,建立成就感的方法有很多,只要我们愿意花心思去做,就能让孩子意识到他所有的成就都是他努力的结果。
我们可以对孩子说:“我就知道你能行,你这么辛苦,这是你应得的。我早就知道你能行,看你每天在做什么什么的时候,我就相信你肯定能成功。”这样的成就感,并不需要非得和别人比较,超过别人才行。孩子只要能在每天的日常小事中体会到,我做了一件事,就能看到一件事的效果,他就会有成就感。
所以,与其对孩子大吼大叫,急着送他们去上各种各样的课,不如花点时间去管理孩子的成就感。让孩子在每一件小事上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,这样他们就能在成就感的激励下,更愿意去学习和尝试新事物。
NO.2
自主感
第二件事叫自主感。自主感就是孩子觉得自己能做主,能控制局面。比如今天出门要不要穿秋裤,你别和孩子较劲,他想穿就穿,不想穿就算了。
最坏的情况就是他冻得够呛,回家喝点姜汤暖暖身子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但你要是因为这点小事一次次不让他自己做决定,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。
你给孩子的零花钱,既然给了他,就让他自由支配。当然,得事先说好,垃圾食品之类的不买,其他的就随他去。想买什么就买什么,别管太多。这样做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控制和做决定,这种自主感是人类自信的重要来源。
一个孩子如果自信心强,他就能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。如果每件小事你都替他做主,都替他包办,那他就没法培养出自主感。你得让孩子知道,他有能力自己做选择,有能力承担后果,这样他才会更有动力去尝试,去探索,去学习。
NO.3
被需要感
第三件事叫被需要感。这种感觉是关于爱和归属的。
什么叫无条件的爱呢?就是说,孩子在这个家里,无论是妈妈还是爸爸,都爱他,不是因为他考试成绩好或者做了什么特别的事。孩子心里清楚,无论他怎么样,父母都会原谅他,都会爱他,因为他们需要他。这种源源不断、没有任何条件的爱,对孩子的包容,是他能够产生积极向上动力的一个重要源泉。
孩子知道对家庭来说,自己是重要的,是被珍视的。这种认知能够激发他们内心的力量,让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新事物,去克服困难,因为他们知道,不管结果如何,家里总会有人支持他们,爱他们。
所以,咱们做得越多,反而越辛苦。今天给孩子讲道题,明天帮他们整理错题,咱们做得越多,会发现孩子的动力越不足。
你越是在后面推着他们走,他们越是在后面勉强跟着。这样下去,效果并不好。与其这样,不如换个方法,从这三个方面来帮助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