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教教育网 教育资讯 素质素养培训

杭州初中女生一篇作文带火内蒙老家

来源: 热度:11 时间:2025-03-28

杭州初中女生一篇作文带火内蒙老家

2025年3月,一篇名为《旧轨还乡》的中学生作文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。作者是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初三学生张潇冉,她在寒假作业中记录的返乡故事,意外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。这篇千余字的作文不仅登上抖音热榜、微博热搜,还被新华社、人民日报等央媒转发,更让内蒙古乌兰察布——张潇冉的家乡——成为“热搜旅游目的地”。

张潇冉的作文以绿皮火车为线索,讲述了从杭州返回乌兰察布的25小时旅程。她用“铁轨锈成了记忆里的虚线,故乡洇成了底片上的残影”开篇,细腻刻画了车厢内此起彼伏的方言、老人因一句“孩子爱吃”买下乘务员推销的奶片的温情瞬间,以及姥爷离世后归乡之路从“绿皮火车的摇晃”变成“飞机的焦灼”的怅惘。网友评价其“句句不提思念,句句都是思念”,有人直言“读到最后一句时,眼泪砸在了手机屏幕上”。

这篇作文最初只是寒假作业中的一篇随笔。张潇冉的语文老师王杨军在批改时被文中细节打动,尤其读到老人买奶片的片段时“眼眶发酸”。他将作文推荐至课堂朗读,并发布在拥有1400万粉丝的“语文山水”抖音账号上。视频迅速获167万点赞、7.3万条评论,乌兰察布当地网友留言:“草原的风好像从文字里吹到了脸上。”更多人开始搜索这座北方小城的旅游攻略,甚至有人专程前往寻找文中提到的绿皮火车旧线路。

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,张潇冉坦言“没想到”。她回忆,写作时只是单纯想记录与姥爷的回忆,“小时候总觉得绿皮火车太慢,现在却觉得那种‘慢’才是回家的意义”。这份质朴的真情实感,恰好击中了当下社会对“快节奏”的反思。有教育专家指出,作文中未被应试模板束缚的自由表达,恰恰展现了语文教育的本质:“好文字不是套出来的,是生活里长出来的。”

乌兰察布市文旅局敏锐抓住了这波流量。官方账号连夜制作宣传视频,推介草原星空、火山地质公园等旅游资源,四子王旗公安局更是发文“欢迎全国朋友来乌兰察布找‘乡愁’”。数据显示,3月下旬当地旅游搜索量同比上涨40%,多家旅行社推出“旧轨还乡”主题线路,将绿皮火车体验与草原亲子游结合,一度出现“一票难求”的景象。

这场由作文引发的“破圈”现象,也引发关于人文价值的讨论。当网友争论“AI能否写出这样动人的文章”时,评论员王彬在《新京报》撰文指出:“技术能模仿文采,但模仿不了姥爷手心的温度、绿皮车厢里混合着泡面与方言的空气。”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征转发文章时感慨:“孩子们笔下的‘旧轨’,何尝不是我们在科技洪流中苦苦追寻的精神坐标?”

如今,张潇冉依然保持着写作习惯。她在采访中表示,未来想成为作家,“继续用文字留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感动”。而她的家乡乌兰察布,铁轨依然蜿蜒向草原深处,仿佛在提醒每一个匆匆前行的人:或许真正的远方,就藏在记忆的褶皱里。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