燔
燔拼音:fán注音:ㄈㄢˊ异字体:焚
部首: 火部部外笔画:12画总笔画:16画 康熙字典:燔(16画)
五笔:OTOL仓颉:FHDW郑码:UOPK四角:65535电码:3600区码:7660规范编号:6172
统一码:71D4汉字结构:左右结构五行属性:火
笔顺:丶ノノ丶ノ丶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丨一
民俗参考
汉字是否常用: ✔现通表汉字五行:火属性
字形结构
汉字部件构造 :火丿米田首尾分解查字 :火番(huofan)
笔顺编号:4334343123425121
笔顺:丶ノノ丶ノ丶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丨一
笔顺读写:捺撇撇捺撇捺撇横竖撇捺竖折横竖横
燔编码/UNICODE
燔字UNICODE编码U+71D4,二进制: 0111000111010100,十进制: 29140,HEX编码:E78794,UTF-8: E7 87 94
基本字义
燔 fán(ㄈㄢˊ)
(一)、焚烧:“燔诗书而明法度”。
(二)、烤肉使熟:燔肉。
基本词义
● 燔 fán
〈动〉
(一)、 (形声。从火,番声。本义:焚烧)
(二)、 同本义 [burn]
燔,爇也。从火,番声。与焚略同。——《说文》
藉芿燔林。——《列子·黄帝》
燔之于四通之衢。——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。注:“焚烧也。”
体若燔炭。——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
抱木而燔死。——《庄子·盗跖》
燔其茏城。——《史记·平津侯生父传》
人民饥饿,相燔烧以求食。——《汉书·宣帝纪》
燔诗书——《汉书·儒林传》
不若燔土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(三)、 又如:燔燎(火把);燔石(焙烧矿石);燔刑(烧人至死的残酷刑罚);燔燃(燃烧);燔销(烧毁) 火烧整只的牲畜[祭祀]
(四)、 火烧整只的牲畜 [祭祀] [roast]
有免斯首,炮之燔之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瓠叶》
为俎孔硕,或燔或炙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
(五)、 又如:燔柴(将玉帛、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以祭天);燔祀(焚柴祭祀)
百度百科释义
燔是形声字,火为形,番为声。读作fán。本意是焚烧,引申为烧烤。
康熙字典
燔【 巳集中 】【 火部 】康熙筆画: 16画 部外筆画: 12画
《唐韻》附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符袁切,𠀤音煩。《說文》𤑔也。《玉篇》燒也。《廣韻》炙也。《詩·小雅》或燔或炙。《箋》燔,燔肉也。炙,炙肝也。
又《大雅》載燔載烈。《傳》傳火曰燔。
又與膰通。《左傳·襄二十二年》與執燔焉。《釋文》燔,又作膰。祭肉也。
又《定十四年》腥曰脤。熱曰燔。《孟子》燔肉不至。
又《集韻》焚,古作燔。註詳八畫。
又叶汾沿切。《左思·魏都賦》琴高沈水而不濡,時乗赤鯉而周旋。師門使火以驗術,故將去而焚燔。
说文解字/注解说明
燔【 卷十 】【 火部 】
爇也。从火番聲。附袁切
(燔)?也。按許㸋與燔字別。㸋者、宗廟火炙肉也。此因一从火一从炙而別之。毛於瓠葉傳曰。加火曰燔。於生民傳曰。傅火曰燔。古文多作燔。不分別也。从火。番聲。附袁切。十四部。
音韵参考
[ 广 韵 ]:附袁切,上平22元,fán,山合三平元並
[ 平水韵 ]:上平十三元
[ 粤 语 ]:faan4
方言
⊙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 fan1 pan1 [梅县腔] fan1 [台湾四县腔] fan1 pan1 [客英字典] fan1 pan1
⊙ 粤语:faan4
燔字组词
English
to roast; to bur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