鼐
鼐拼音:nài注音:ㄋㄞˋ异字体:
部首: 鼎部部外笔画:2画总笔画:14画 繁体部首:鼎部繁体笔画:15画康熙字典:鼐(15画)
五笔:BHNN仓颉:NSBUL郑码:YMZN四角:17227电码:7845区码:5630规范编号:5835
统一码:9F10汉字结构:上下结构五行属性:火
笔顺:フノ丨フ一一一フ一ノ丨一丨フ
民俗参考
汉字是否常用: ✔现通表汉字五行:火属性
字形结构
汉字部件构造 :乃目爿片首尾分解查字 :乃鼎(naiding)
笔顺编号:53251115132125
笔顺:フノ丨フ一一一フ一ノ丨一丨フ
笔顺读写:折撇竖折横横横折横撇竖横竖折
鼐编码/UNICODE
鼐字UNICODE编码U+9F10,二进制: 1001111100010000,十进制: 40720,HEX编码:E9BC90,UTF-8: E9 BC 90
基本字义
鼐 nài(ㄋㄞˋ)
(一)、大鼎。
基本词义
● 鼐 nài
〈名〉
(形声。从鼎,乃声。本义:大鼎) 同本义 [big tripod]
百度百科释义
鼐(nài),本义大鼎。特指:大鼎、头鼎。古代周代天子用九鼎,诸侯最多可用七鼎,大夫最多可用五鼎,元士最多可用三鼎,士可用一鼎。平民百姓无权用鼎。
康熙字典
鼐【 亥集下 】【 鼎部 】康熙筆画: 15画 部外筆画: 2画
《唐韻》奴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乃代切,𠀤音耐。《說文》鼎之絕大者。《廣雅》鼎絕大謂之鼐。《詩·周頌》鼐鼎及鼒。
又《廣韻》奴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曩亥切,𠀤音乃。義同。
又《集韻》寧鄧切,能去聲。大鼎也。
说文解字/注解说明
鼐【 卷七 】【 鼎部 】
鼎之絕大者。从鼎乃聲。《魯詩》說:鼐,小鼎。奴代切
(鼐)鼎之絕大者。釋器曰。鼎絕大謂之鼐。周頌傳曰。大鼎謂之鼐。小鼎謂之鼒。傳與爾雅說鼒異。說鼐則略同。絕大謂函牛之鼎也。九家易曰。牛鼎受一斛。羊鼎五斗。豕鼎三斗。乃者、詞之難也。故从乃爲大。才者、艸木之初也。故从才爲小。从鼎。乃聲。奴代切。一部。魯詩說鼐、小鼎。魯詩說、謂傳魯申公之學者也。惠氏棟云。說苑曰。詩自堂徂基。自羊徂牛。言自內及外。以小及大也。魯詩者、劉向家學。故說鼐小鼒大。
音韵参考
[ 平水韵 ]:上声十贿·去声十一队
[ 粤 语 ]:naai5
方言
⊙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 nai6 [客英字典] nai5 [台湾四县腔] nai5 [梅县腔] nai5 [宝安腔] lai3 [客语拼音字汇] nai3
⊙ 粤语:naai5
⊙ 潮州话:nai2
English
incense tripod